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过去使用的很多东西,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当年的老物件总是寄托着许多的念想与情感,即使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色彩与功能,却蕴藏着一段段历史的回忆和难以磨灭的时光印记。在贺州市博物馆,就收藏着这么一些现代的老物件,它们的历史可以并不久远,但却以斑驳的印记记录着一个时代,也记录着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
邹源坤, 2013年从柳州铁路局退休,因为家乡在贺州,他与妻子决定回到贺州定居养老。
在他的家中醒目位置,悬挂着一幅长达一米八的合影照片,照片中的近800名老人,是当年和他一起奋战在枝柳铁路大会战一线的贺州战友们。凝望着相册里熟悉的面容,邹源坤的思绪又被带回到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
197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修建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打开西南通道。枝柳铁路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交通设施,北起湖北枝城,向南跨越湖南,直达广西柳州。响应国家号召,贺县6500多人组成代号92024的工程二团,远离家乡,以部队建制,进驻桂西北的苗岭侗乡,参加枝柳铁路大会战。作为工程团的一名团员,邹源坤以亲身经历见证了那个时代贺州子弟投身国家建设的万丈激情,他更想与当代的年轻一辈分享当年他与战友们的这段过往。于是,他试着将记载着枝柳大会战历史的书籍《战斗在枝柳》捐赠给贺州市博物馆。
在与博物馆联系后,邹源坤多方奔走,与当年参与枝柳铁路大会战的贺县民兵团各连队联络人联系,号召老兵积极参与到文物捐赠行动中来,仅2021年,在邹源坤的发动下,枝柳铁路贺县民兵团各连队的代表就组织了四次捐赠活动,为贺州市博物馆捐赠了200多件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这把军用水壶是2017年收录入贺州市博物馆的,捐赠者是平桂区西湾煤矿退休职工邓顺安。1965年8月,他应征入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初,便跟随部队参与援越抗美战争。当年我国共派出支援部队32万人,其中数千名官兵来自贺州,他们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修建和抢修铁路、机场、通信、工程、设防工程等任务。这把水壶跟随邓顺安一同经历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今在邓顺安的家中,依然珍藏着当年和战友们的合影。
这张由越南民主共和国颁发的援越抗美证书,证书上的中越团结友谊纪念章、8.5纪念章、胡志明纪念章被完整的保存下来。见证了当年他们在援越抗美战争的英勇表现。据邓顺安回忆,当年贺州应征入伍仅在314团参战的战友,就有2000多人。每当他们战友聚会,都会一起回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战友们也提出,要把他们曾经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知晓。于是,老兵们纷纷捐出了当年陪伴他们经历战火岁月的随身物品,有纪念章、军帽、水壶、书籍等等,连续几年,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老兵,共为贺州市博物馆捐赠200多件历史文物。
难忘的红色岁月,难忘的历史往事,当年贺州战士所在的314团因战功显赫,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该团援越抗美红色英雄团称号。与邓顺安一同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贺州老兵黄胜强,按照对当年的记忆,重新制作了一面红色英雄团战旗,捐赠给博物馆,将这段历史永久珍藏。
如今,贺州市博物馆在做好文物保护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广大社会力量捐赠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老物件,目前共收到市民无偿捐赠的老旧物件700多件。
一件件留下生活印记的老物件,连接起贺州的往昔与当下,见证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倾注几代博物馆人的心血。
国宝麒麟尊回归工作是他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
张春云,原贺州市博物馆馆长,今年已87岁高寿,退休后回到平桂区鹅塘镇厦岛村居住。张老在70年代初就参加文物工作。当问起张老考古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时,他表示,参与。当时麒麟尊已经是在群众手里,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才将国宝麒麟尊收回。
退休后的张老平时在家喜欢打太极、喝茶,种花种菜。精神矍铄的他说起当年的挖掘工作仿佛就在昨天。现在博物馆展厅里的很多展品都是他当亲手征集的,虽然时隔40多年,每一个时间点和细节,他都记忆深刻。
贺州国宝麒麟尊闻名世界,张老也因麒麟尊而被更多外人知晓,不少文物收藏者都慕名找到他,让他做一些文物鉴别,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力所能及劝他们要合法收藏,不要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的事。
尽管已退休多年,张春云老人心里仍然最牵挂着博物馆的发展,他最希望能够早日看到新的博物馆建成,他说,现在的贺州博物馆已经太老旧了,贺州迫切需要一座能够与两千年历史相匹配的场馆,来展示这个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